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企业资讯 > 正文

热点丨“五一”档迎影片上映潮 电影市场回暖趋势明显

2023-04-29 07:17:24 中国经济时报

图片来源/摄图网

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五一”小长假,电影市场将迎来一波新影片上映的高潮。据灯塔专业版“五一”档新片预售榜显示,截至4月27日中午,2023年“五一”档新片的总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.74亿元,有17部电影定档“五一”。 当前,在促消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线下娱乐消费场景持续复苏。在电影市场,观众观影需求整体持续回暖,全国影院的营业率与上座率保持回升,回暖趋势明显。

最挤“五一”档

继2023年春节档票房超67亿元之后,“五一”档,新片数量多达17部,是历年“五一”档新片数量最多的一年。 “‘五一’档影片供应充裕,题材类型丰富,能够充分满足不同观影的需求。”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副秘书长刘正山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。 究其原因,刘正山认为,一是相关部门加快了审批工作,保障了影片供应;二是假期时间扩容,成为除春节、“十一”之外最长的假期,“五一”档逐渐成为黄金档期;三是2021年“五一”档与2023年春节档的市场表现,提振了市场信心,同时,看好“五一”档的巨大潜力,此前曾经撤档的、库存的影片集中出货。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2014到2019年“五一”档票房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,档期票房从3亿多元发展到15亿元以上,是全年春节档、国庆档之后的第三大假日档,诞生过《后来的我们》《悬崖之上》等多部票房10亿元以上的市场爆款,期待今年也有新片票房能够冲击10亿元。 在陈晋看来,2023年“五一”档整体预售表现明显好于2021年“五一”档。2021年“五一”档,以16.74亿元刷新了“五一”档票房纪录,今年“五一”档如果延续预售的良好势头,有希望再次刷新这一纪录,延续春节档的良好表现,为全年电影市场复苏打下良好基础。 与此同时,刘正山表示,从目前预售的情况来看,“五一”档影片的平均票价接近2019年的水平,是近十年来的第二高。 作为最挤“五一档”,2023年能否创造新的历史? 易观文化消费行业资深顾问廖旭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只要头部影片不要在前两天出现大面积口碑崩塌,大概率能突破新高,甚至五天有可能接近20亿元。 刘正山表示,达到或超越2021年“五一”档的水平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,一是从近年来的市场来看,观众对于电影票价较为敏感,较高的定价有可能抑制部分观影群体的购票行为;二是“五一”旅游行业的爆发,可能对观影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。 不过,目前,“五一”档较高的影片数量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档期总票房基本盘,但由于影片营销周期长、映前营销投入加大,影片之间竞争或相对激烈,而宣发效果、影片口碑将成为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。

电影市场逐步回暖

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158.58亿元,同比增长13.45%,观影人群总人次3.37亿。其中,国产影片票房139.32亿元,占全国总票房的87.85%。与2022年相比,电影市场明显复苏、充分回暖。但与疫前的2019年相比,仍有距离,2019年第一季度票房186.14亿元。 灯塔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营业电影院有11094家,营业率86%。2023年观影人次和平均票价已由淡季逐步回升,尽管部分进口片票房不及预期,但仍然带动每周观影人次逐步走出淡季。 “目前电影市场仍处于恢复之中,但正在加速。春节档之后,一度市场供给不足。从‘五一’档期的情况来看,影片供应数量超出预期,相当程度上表明供给侧得到修复。”刘正山表示。 不过,廖旭华认为,对电影市场“复苏”不要过于乐观。目前,各档期拥挤情况较严重,在春节档之后,消费者无片可看,整个市场比较疲软。“真正繁荣的市场,是敢于错档期上映并且取得不错成绩的影片出现的时候。暑期档是关键。”

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。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,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。

热点链接

●应对新变局 人民币国际化要善抓新机遇

●时报访谈丨马名杰: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
●热点丨美联储5月议息 市场预期再加息

●经济地理丨28地春季报:春暖花开还是乍暖还寒

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

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
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